塑膠跑道的概念
塑膠跑道又稱全天候田徑運動跑道,它由聚氨酯預聚體、混合聚醚、廢輪胎橡膠、EPDM橡膠粒或PU顆粒、顏料、助劑、填料組成。塑膠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壓強度高、硬度彈性適當、物理性能穩定的特性,有利于運動員速度和技術的發揮,有效地提高運動成績,降低摔傷率。塑膠跑道是由聚氨酯橡膠等材料組成的,具有一定的彈性和色彩,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線能力和耐老化力是上公認的全天候室外運動場地坪材料。
"毒跑道"事件
2015年11月,安徽、河南、江蘇、上海、深圳等多地學校相繼發生"毒跑道"事件。"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學校塑膠跑道原材料涉嫌為"三無"產品,甲苯和二甲苯超標139倍竟能通過正規的招投標程序進入校園,校園工程在招投標、原材料、施工、驗收等環節存在漏洞。
標準介紹
GB/T 14833-2011 《合成材料跑道面層》標準于2011年12月5日批準發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實施,適用于由合成材料(包括聚氨酯)鋪設的跑道面層。
《學校運動場地塑膠面層有害物質限量》T/310101002-C003-2016團體標準于2016年4月發布,自2016年6月起實施。
標準限值:
GB/T 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技術性能要求包括
合成材料跑道面層物理性能:
項目 | 指標 | |
滲水型 | 非滲水型 | |
沖擊吸收 | 35~50 | 35~50 |
垂直變形/mm | 0.6~2.5 | 0.6~2.5 |
抗滑值(BPN,20℃) | ≥47 | ≥47 |
拉伸強度/MPa | ≥0.4 | ≥0.5 |
拉斷伸長率/% | ≥40 | ≥40 |
阻燃/級 | I | I |
合成材料跑道面層有害物質限量:
項目 | 指標 | ||
苯(g/kg) | ≤0.05 | ||
甲苯和二甲苯總和(g/kg) | ≤0.05 | ||
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g/kg) | ≤0.2 | ||
重金屬/(mg/kg) | 可溶性鉛 | ≤90 | |
可溶性鎘 | ≤10 | ||
可溶性鉻 | ≤10 | ||
可溶性汞 | ≤2 |
檢測合成材料跑道面層的“沖擊吸收”、“垂直變形”、“抗滑值”是為了滿足跑道的有效性。該有效性是指運動員在面層上進行田徑競賽和訓練時感到舒適和安全,不因運動時對面層產生的沖擊力,過高地反作用于人體或造成高的體能損耗,并且在跌倒時減輕對人體的傷害。檢測“拉伸強度”、“拉斷伸長率”、“阻燃性”則是為了確定該有效性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得到保持的特性,即耐久性。
上海市 《學校運動場地塑膠面層有害物質限量》T/310101002-C003-2016
塑膠跑道中使用的溶劑中會揮發含有毒性的甲苯、二甲苯,該物質具有刺激性異味,會造成皮膚瘙癢、頭暈等癥狀。而重金屬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卻能在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后進入人體。重金屬在人體內能和蛋白質及酶等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它們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累積,造成慢性中毒。通過檢測有毒物質可以了解跑道原料的安全性。與GB/T 14833-2011相比,T/310101002-C003-2016不僅對成品跑道的有毒物質有限值要求以外,更對跑道產品的原材料明確了限值,更細化。